当前位置: 首页 > 历史军事 > 重生大明做暴君 > 第三百五十章 风起

第三百一十八章 忧愁

作品:重生大明做暴君 作者:荣耀剑客 分类:历史军事 字数:124万 更新时间:2024-06-01 00:04:51

卢象升在奉旨赶来遵化时,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关注和在意的,甚至不少人都对卢象升了解不多。

毕竟卢象升在离开京城前,就是担任三大营协办粮饷之职,而在这一职务前,也就是个户部主事,在京城这个地界,真的是很不起眼。

不过在卢象升见了天子,因为一道旨意的颁发,使得一座城都知晓了卢象升,甚至引起随驾群体的注意!

这就是皇权的魅力!

似乎是因为卢象升的到来,使得连日来下雪的遵化,居然停了,只是遵化的天却愈发的冷了。

“这个卢象升真能担此重任吗?”

在御驾驻跸所在,一处偏院内,一道声音在正堂响起,“涉及迁安、卢龙等地哗变民乱诸事,这是何等的重要啊,陛下居然不过问了,甚至将四卫营、勇卫营、勇士营皆归卢象升节制。”

“要是这个卢象升,没有率部镇压哗变民乱的话,相反却导致四卫营、勇卫营、勇士营出现损失,那产生的影响实在太大了。”

坐在官帽椅上的张庆臻,在听到这番言论后,不止是眉头愈发紧蹙,甚至脸上露出的表情都愈发凝重。

“是啊。”

一名勋贵站起身道:“这个卢象升,本侯有些印象,此前陛下特赦熊廷弼,让熊廷弼协理京营戎政,本侯没有记错的话,有个新设的协办粮饷,就是此人担任的吧。”

“你这样一说,还真是。”

卫时泰听到此言,眉头微挑道:“只是在北直隶剿匪一事明确后,就没有此人的音讯了,没想到在这个地方碰到他了。”

“听说这个卢象升,是从秦皇岛赶过来的。”

另一名勋贵紧随其后道:“恕本伯孤陋寡闻啊,我大明何时有了秦皇岛这个地方?不是本伯质疑啊,如今这等境遇下,除了陛下以外,还有谁能尽快安稳住局势啊。”

“你说的这个秦皇岛,是紧挨着山海关镇的一处地方。”

一直沉默的张庆臻,此刻开口道:“原是隶属于抚宁卫治下,就是一处不起眼的地方,不过被陛下钦定为秦皇岛,此人正是奉旨离京筹建的秦皇岛。”

张庆臻的这番话讲出,让在场的一众勋贵都露出各异的神情。

“竟是这么回事。”

“这秦皇岛有什么特殊之处吗?”

“为何陛下会对卢象升这般青睐啊?”

“不清楚啊。”

对于在场勋贵议论的,张庆臻没有在意,此刻他所在意的,是卢象升这个书生,究竟能否稳定住局势。

这才是关键啊。

卢龙、迁安等地滋生的哗变民乱,如果不能尽快平定下来,那绝不止会影响到蓟州镇下辖三协十二路,甚至会影响到山海关镇。

而要是山海关镇受到影响,那辽前必然也会跟着受影响,一旦形成这种态势,天知道肆虐辽东的建虏会不会闻风而动。

最让张庆臻担心的,是在这种态势之下,京城那边会出现大的乱子,倘若辽前也乱了,京城也乱了,那大明社稷只怕要被动摇啊。

“惠安伯,你说我等要不要规谏陛下。”瞧出张庆臻的神态变化,卫时泰在看了眼左右后,随即皱眉道。

“毕竟当前的形势可不太平,如果这个卢象升徒有其表的话,那不说别的,单单是陛下安危恐都难以确保啊。”

“是啊!”

在听到卫时泰所言,一名勋贵坐不住了,“陛下的安危,社稷的安稳,不能交给这样一位书生手里啊。”

“如果真像宣城伯说的那样,那我等就是大明的罪人啊,这件事情,左都督到底是怎样想的?”

此人话音刚落,张庆臻就能感受到很多投来的注视,尽管其他勋贵没有再说其他,但是张庆臻也能知晓他们何意。

“这件事情…本伯打算去御前面圣。”

思绪万千的张庆臻,在犹豫了刹那后,缓缓站起身来,迎着众人的注视道:“你们说的没错,陛下信赖卢象升,要对其委以重任,按理说我等作为臣子不该说什么,但是卢象升要做的事情,牵扯到的事情太多了,我等不能就这样坐视不管。”

张庆臻话音刚落,就引起很多人的附和。

“惠安伯!”

“宣城伯!”

而恰好在此时,一道声音在堂外响起,让张庆臻、卫时泰他们听后,立时便朝堂外快步跑去。

寒风下。

穿着大红蟒袍的卢九德,手持拂尘,静静的站在原地,在看到从堂内跑出的张庆臻、卫时泰等在职勋贵后,卢九德就是静静的站着。

“有上谕!”

随着卢九德的声音响起,张庆臻、卫时泰等一众勋贵,无不抬手面朝卢九德作揖行礼。

“着惠安伯、宣城伯即刻整军,明日御驾开拔,巡视山海!!”卢九德目不斜视,盯着张庆臻他们朗声道。

一言激起千层浪!

张庆臻、卫时泰他们听后,无不露出震惊的神情,难以置信的抬头看向卢九德,他们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。

“陛下真是这样说的?”张庆臻难掩惊意,皱眉看向卢九德道。

“惠安伯,此乃皇爷特颁上谕。”

卢九德平静道。

“可是……”

张庆臻急道。

“没有可是。”

卢九德却打断道:“皇爷说了,卢龙、迁安等处哗变民乱诸事,既已交给卢象升,那就没必要再待在遵化了。”

这下张庆臻他们不知该说些什么了。

卢龙、迁安等处的哗变民乱尚没有解决,此等态势下要前去山海关镇,这途中要是发生些什么,那影响太大了。

“惠安伯,宣城伯,皇爷让咱家问你们一句,作为大明的勋贵,你们可有胆?”见张庆臻他们迟迟不言,卢九德遂讲出自家皇爷,要他对张庆臻他们讲明的话。

“有!!”

被卢九德这样一问,张庆臻没有丝毫犹豫,开口回道。

“既然有,那就接谕准备吧。”

卢九德平静道:“皇爷还说了,谁要是怕了,可以留在遵化,也可以回京,皇爷是不会怪罪的。”

讲到这里时,卢九德看向眼前诸勋贵。

“臣…张庆臻,领旨!!”

“臣…卫时泰,领旨!!”

“臣……”

在卢九德的注视下,张庆臻、卫时泰等一众勋贵,无不是表情各异的作揖拜道,尽管在他们的心底有着诸多顾虑与担忧,但是在此刻,他们除了领旨,没有第二条路可选,真要是选择留在遵化,或者回京,那他们岂不就成了逃兵?

这可不是他们想要的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