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武侠仙侠 > 大秦地府日常 > 第 133 章 午睡风云

第 111 章 纵横

作品:大秦地府日常 作者:无字惊鸿 分类:武侠仙侠 字数:155万 更新时间:2024-06-01 08:25:41

尚且年轻的张平纠结地坐在书房中,思考张氏接下来的道路。

他们张氏世代为韩相,本不该转投他国。但如今局势越来越糟糕,忠心在家族存亡跟前一文不值。

何况,他不为别的考虑,也要为儿子考虑。

如今天外人已经在帮着秦人了,天外人又直接对外宣称他儿子未来会是秦国高官。不论这件事是真是假,韩王得知之后恐怕都会宁可信其有。

所以张氏如今已经陷入了尴尬境地,哪怕韩王不计前嫌,也会对张良有个疙瘩。张良在韩国的前途堪忧,张平作为父亲不得不为儿子做打算。

要不……就投了吧?

张平的脸色变换不定。

早点投诚,还能早些帮助家族重新扎根。秦人既然如此看重他儿子,可见阿良本事不俗,是有大造化的。

当爹的哪怕不能为儿子铺路,也不好拖他后腿。张氏继续在韩国死磕,只会让张良难做。

张平做下了决定,出门叫住了一个路过的玩家。

这年头,想要私下里悄悄传讯,找自己本来布控的线人是不安全的。因为天外人神通广大,很容易导致消息泄露。

前不久各国就听说过类似的事情。

燕昭王私下拉拢某个魏国将领,本来事情做得很隐晦,无人知晓。鬼知道天外人怎么触发了相关任务,为了任务奖励就跑去给魏惠王打小报告了。

虽然魏惠王是个经常给秦国送人才的冤大头,但冤大头也不是每次都肯放人的。尤其现在八国都在笑话他,他就更不肯再往外放人了。

好好的燕魏联手抵抗齐国,变成现在这种三国混战。除了扶苏在背地里搅局之外,到处刷任务的玩家也是关键一环。

不过张平发现,这些天外人的任务一般来说是互不干扰的。比如要是有人接了他的任务帮他传信,就不会再冒出一个新任务是将他和天外人的交易告知韩王。

除非那些天外人本身阵营对立,不然他们都是合作关系,不会互相拆台。

张平郑重地告知玩家,请他不要走漏消息。哪怕消息传达了,也不要对外声张,等张氏成功入秦,还有重礼感谢。

说着拿出一把族中珍藏的好剑,赠给了这名玩家,说是提前给的谢礼。而“重礼”则是另一柄匕首,同样很珍贵。

玩家拿到宝剑就是眼前一亮。

这是NPC给的任务奖励,所以从NPC的专属武器变成了玩家可用的神兵利器。属性那叫一个好,哪怕装备等级要求很高,短期内他还用不了,也不亏。

何况NPC还说会再给他一个副手武器。

玩家当时拍着胸脯保证:

“一定办好此事!”

另一边,少年张良已经被送到了秦王父子跟前。

十岁左右的小少年看起来落落大方,虽然遭逢突变,也不曾露出什么恐惧的神色。他打量了一下四周,似乎在分辨这是什么地方。

扶苏撑着下巴看了一会儿:

“子房年幼时甚是可爱。”

少年面露疑惑,很快反应过来:

“子房是在叫我?这是我日后的表字吗?”

始皇赞许地冲他颔首:

“不错。”

扶苏笑吟吟地对少年人说起他的未来,说他会在韩国灭亡之后入秦为官,最后成为秦国地位最高的三公之一。

国尉。

少年张良自然知道国尉是什么样的官职,但他疑惑的点在于自己为什么会在灭国后入秦。

扶苏眨眼:

“因为孤救了你父亲多次。”

虽然你爹多次病危都是我大秦搞的,不过不重要,反正最后救回来了。

少年感觉哪里不对,但还是拱手致谢:

“那便多谢太子殿下了。”

扶苏对着父亲使眼色:小子房真好骗。

始皇垂眸喝了口蜜水,示意他不要当着当事人的面笑话人家,省得孩子看出来。

年轻的小孩哪里知道人心险恶,三言两语就被老狐狸给哄骗了。后头收到了玩家带来的父亲口信,得知父亲决定率领张氏入秦,干脆就安心在咸阳待了下来。

扶苏毫不客气地开始给他安排工作。

也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,就是协助墨家钜子一起建城,帮忙分派任务给玩家。

小小年纪就被压榨劳动力,简直是大写的一个惨。但小少年完全没意识到,还佩服太子敢任用他这么小的孩子。

扶苏微笑:

“我大秦前有甘罗十二岁授上卿,你也快十二了,如何不可为秦做事?”

少年顿了顿:

“此人我并未听说过。”

扶苏哦了一声,反应过来:

“这是几年后的事情了。”

那会儿燕国发兵攻赵,以为赵国失了廉颇之后好欺负,和赵国来回打了好几次。秦国趁机和赵国和谈,一起抢了燕国不少城。

期间出使赵国的就是年幼的甘罗。

少年张良问起:

“为何你秦国的君主同时会出现数百年前的穆公以及后世的秦始皇帝?”

关于这个问题,父子俩早就想好借口了。

扶苏问他:

“你可知穆公在位时,大秦的国土范围?”

张良一点就通:

“我明白了!”

穆公只掌控陇西和关中这些许地方,剩下的巴蜀等许多国土其实都是旁人的地盘。但时空错乱后他的领地扩张了数倍,比他原本的领土还要多,显然会出现问题。

如果按照国土面积来算,秦国应该出现后世的君王才对。可偏偏按关中等政治中心的时代来看,确实应该穆公掌权。

张良说服了自己——应当是关中等地出现了一个穆公,关中以外的土地出现了另一个秦国君主。

穆公的迟暮佐证了这一点,他认为上天或许是为了避免两位君主争权,才让临近死亡的穆公进入这个时空,这样便可恰好让位给另一人。

至于大秦这边为什么不干脆全选秦王政时期,上天的想法又岂是凡人能领会的呢?

太子殿下只说了一句话,聪明人已经自己脑补完了全过程。

扶苏目送着想太多的少年离开去干活,回头又对阿父感慨了一遍小孩子就是好骗。

说着把这段视频发给了国尉张良。

张子房回了太子六个点。

早就听说太子喜欢记录群臣的黑历史,以前他运气好没碰见,可惜该来的还是躲不掉。

始皇趁着太子不注意,把蜜水全都喝完了。

扶苏说了半天有点口渴,端起茶盏发现蜜水没了。拿起水壶,发现水壶里也没了。

扶苏:“……阿父!”

始皇理直气壮:

“你最近甜食吃太多了。”

扶苏反驳:

“我都死了,不用再忌口了。”

始皇慢条斯理地指出:

“但你现在重新拥有了肉身,要爱护身体。”

扶苏:这肉身是我用功德捏出来的!又不是真的活人身体!不会生病!

逗了儿子一会儿之后,始皇还是叫人上了新的蜜水。随后说起这次拐带少年事件,问扶苏怎么想起来让玩家把十岁的小孩也给弄到秦国来。

他还以为扶苏会等人长大些再拉拢。

扶苏自己都忘了自己在任务栏里填了多少人的姓名了。

回答说:

“当时看哪个名字眼熟就都选上去了,哪里想到子房才十岁。”

这么说起来的话,名单上不会还有几岁稚童吧?

几岁的稚童没看见。

但是看见了婴幼儿时期的蔺相如。

玩家把小宝宝往侍者怀里一塞:

“蔺相如!找到了!”

扶苏:……

始皇:……

始皇默默扭头看儿子。

扶苏赞叹道:

“这都能找到,诸位果然厉害!”

蔺相如是赵惠文王时期才发迹的,大约在公元前285年左右,靠着完璧归赵崭露头角。

而赵惠文王继位于公元前299年,可见他继位时蔺相如估计也就是个少年人。299之前是赵武灵王在位,恰好就是如今赵国所处的时间点。

但蔺相如的出身不详,只知道他家境不好。因为出身低微却官拜高职,遭到了廉颇的针对和鄙夷。

赵武灵王早就在找他了。

赵武灵王到底不是个傻子,听说过蔺相如的本事之后不可能不心动。

韩王为了示好诸国,很多事情都说了,包括蔺相如的事迹。他倒是想自己截胡蔺相如呢,可惜根本找不到,还不如拿出来卖赵国一个好。

没成想,韩国截胡失败,秦国截胡成功了。

赵武灵王得气死。

玩家害了一声:

“找个NPC而已,能有多难?”

他们玩家能看见NPC头顶ID的,扫一眼就知道谁叫什么名字。所以只要足够耐心,哪怕把赵国上下所有地盘都走一遍、所有NPC都看一遍,也迟早能找到人。

这玩家属于运气不错的那种,在赵国跑任务的时候恰好撞见了这孩子。当时她有两个选择,交给赵王或者交给秦王。

仔细对比过两家给出的任务奖励之后,当然是选择秦国。

赵王到底还是古人思维,选的是用重金来悬赏。许出的承诺有不少财宝,对玩家来说只能拿去卖钱。

但秦国给的许诺是一套装备套装,比起注定会贬值的游戏币,当然是装备更得玩家的心。

扶苏问过玩家是从哪里找到孩子的,就兑现了奖励,目送她离开。

而后吩咐人去赵国:

“将蔺相如的家人也一起接来。”

玩家做任务不会考虑太多,任务要求是找到谁谁谁带过来,玩家当然不会闲得没事干还把他们的亲眷一起带来。

结果就显得很像个无良的绑匪,丧心病狂到连小宝宝都拐带。

大秦可不能担这个骂名,自然得将他们的家人一并接来。一来全家都在也能叫目标更安心地为秦国做事,二来像蔺相如这种幼童还是得有亲生的长辈陪伴比较好。

平民出身的大才这么拐带还好,蔺相如家境寒微,将他的家人接来后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待遇,想来他们就不会心生不满了。

可类似廉颇那种出身高贵的,要是玩家也搞绑架这一套,秦国估计很难把他们的家长也劝来大秦。

始皇想起这一点,便出声提醒儿子。

可惜晚了。

也不知道今天是走的什么狗屎运,没多久又有一个带着婴儿廉颇的玩家跑了进来。廉颇比蔺相如稍小一点,年岁差得不多。

扶苏:……

扶苏头疼地靠在父亲身上:

“怎么办阿父?”

把廉颇拐来了,廉氏怕不是要气得攻打秦国打得更凶。

始皇含笑戳戳他脑袋:

“现在知道烦恼了?”

之前发布任务的时候可开心了,完全没考虑过后果。不过就是仗着有父亲善后,才敢行事嚣张。

扶苏捂住脑袋:

“我错了。”

始皇找了个玩家将廉颇送回去:

“燕昭王派人掳走廉颇,我大秦将之送回,希望借此交好廉氏。”

锅就这么扣到了燕昭王的头上。

至于燕昭王到底有没有这么做,秦王说有就有。毕竟燕昭王有私下联络魏国将领的前科,他的后代燕王喜也有过策反赵国大将的前科。

谁能确定这次会不会又是燕昭王私下里安排人做小动作,结果被天外人恰巧坏了好事呢?

反正廉氏是没怀疑的。

燕昭王冤死了:

“寡人没动你家孩子!”

他疯了吗派人跑去贵族家里偷孩子!

廉氏驳斥:

“你都敢派人去策反盟国将领了,还有什么是你不敢的!”

燕赵本来关系就不好,赵人对燕人没什么信任可言。廉氏认定这是天外人又一次破坏了燕昭王的诡计,说什么都不听。

燕昭王:“寡人都失败过一次了!怎么可能还来!寡人不会吸取教训的吗!”

就算要拐孩子,也得换个手法吧?

廉氏:“可见拐子是你之前派的,约莫和派去拉拢将领的人是同时出发。”

所以没来得及中止计划,还抱着侥幸心理想着可能这件事不会暴露。

燕昭王:……

说不通,根本说不通。

燕昭王把矛头对准贼喊捉贼的秦人。

他觉得哪儿那么巧事情就被秦国阵营的天外人撞破了,肯定是秦王在背后捣鬼。那秦王以前在相邦手里当傀儡,能反杀相邦说明他很擅长阴谋诡计。

这件事八成是秦王在设计他!

可是八国都觉得燕昭王想多了,没人会搞这种漏洞百出的栽赃陷害。秦王政能一统天下,不可能是手段这么低级的人。

连韩王都觉得不可能:

“秦王不都是惠文王、昭襄王那种的?一言不合就和你正面开打,根本不屑于同你玩计谋。”

张平嘴角一抽,想问大王你是不是忘了张仪、范雎、吕不韦那些秦相搞过多少阴谋诡计?不能因为秦王自己作风刚,你就默认他们不玩阴谋啊。

但张平毕竟已经歪了屁股,所以他一个字没提,还赞同了韩王的意见。

“大王说的对!”

始皇随手帮儿子善完后,说现在先这么着。等日后有好机会,可以借着今日结下的善缘拉拢廉氏一族。

左右廉颇年纪还小,让他留在族中接受教育。等廉氏把他养成将才后,再任用也不迟。

不过看这个架势,等那个时候天下早就一统了。而当前位面是碎片位面,没有外头的地盘可以打,九州境内四海升平的话,将军好像就没有用武之地了。

始皇陷入沉思。

扶苏也意识到问题所在:

“位面会一直维持碎片状态吗?”

这个九州处于缝合状态,暂时还只是东周各国之间的缝合。说不准过些年,又会缝合进来一些外头的地盘。

始皇抛开此事:

“先不管他,若真会朝外缝合,再考虑对策就是了。”

秦赵间的战争没打多久就停手了。

赵国意识到自己占不到便宜,还被秦国俘虏走了大量将领。再这么下去,赵国要亏个血本无归,不如及时止损。

秦国也借口要回来专心建都城,没有紧追不舍。因为始皇看出了赵国想调头去掺和三国混战,认为没必要和赵国死磕,不如放赵国去三国那头搅浑水。

赵国八成是想去三国战场上捞一笔油水,补上之前的亏损。若是能从那三国弄到一些愿意投效赵国的将领,之前和秦国打仗的损失就抹平了。

赵武灵王时期的赵国十分强大,以前都是稳压其他五国一头的。燕昭王都是他的晚辈,还是被他扶持上位的。

赵武灵王还没见过燕国靠着苏秦和乐毅震慑一方时的风光。

于是赵武灵王错估了燕国的实力。

被乐毅带兵打得抱头鼠窜时,赵武灵王在想,不应当,他赵国可是虎狼之师,与秦国旗鼓相当,怎么会沦落到这个地步?

如果扶苏能听到他的心声,一定会热心地替他解答:因为廉颇和李牧还没出仕。

始皇看完四国战场的奏报说:

“燕国有个中年乐毅,过些年赵国应该还会再有个婴儿乐毅出生。”

然后等到赵武灵王死的时候,赵国这个乐毅正好是少年人。见证了赵武灵王被饿死沙丘,干脆去了魏国,中途又改道去投奔了广招贤才的燕昭王。

本来乐毅是要在赵国做官的——如果他没有恰好经历赵武灵王被儿子搞死这件事。

扶苏轻笑:

“赵武灵王要是知道了内情,还会更生气。”

到嘴的鸭子就这么飞了。

始皇看他笑得开心,问儿子:

“燕国如今手握苏秦和乐毅,你待如何?”

扶苏顿时就不笑了:

“要不先把苏秦杀了吧?”

苏秦一心和秦国作对,烦人得很。坏过昭襄王不少好事,偏偏秦国如今手中没有纵横家。

张仪、范雎等都不在当前时代,除非从地府摇人,不然就得重新发掘其他纵横家弟子。

虽然没有纵横家其实也能灭八国,但任由苏秦在外头蹦跶实在讨厌。扶苏宁愿去和管仲对着打经济战,也不想和苏秦玩结盟拉扯。

像这种今天你拉拢了五国,明天我把五国拉拢回去,两个人带着一堆墙头草玩站队游戏,很没意思。

始皇慢悠悠推出一份拜帖:

“如何就没有张仪了?”

扶苏展开一看,十分惊愕:

“他怎么在?!”

虽然张仪也是被魏惠王放走的大才之一,但那是魏惠王晚年的事情了。而且张仪是先去的楚国和赵国,不得重用才跑来了秦国。

在魏国如今的时间线上,既然出了商鞅,显然就没有晚二十年的张仪了。而在赵国的时间线上,又很不凑巧地早就过了张仪入秦的点。

这两个时间线相近的国家都没有张仪,那张仪就是被彻底蝴蝶掉了。其他国家要么太晚要么太早,根本不指望能有个张仪蹦出来。

始皇却提醒儿子:

“别忘了大秦的情况。”

虽然关中在穆公时期,关中以外的地界却不同,是另一位秦王在位的时期。

扶苏蹙眉:

“可,巴蜀等地不是维持在阿父在位时的模样吗?”

秦王政在位时也没有张仪啊!

扶苏很快反应过来:

“阿父是说其他诸侯国?”

秦国会因为国土问题出现两个不同时期的庶民,其他国家自然也有类似的情况。比如赵国就多出了中山国等地,当地选取的是赵国末年时间线上的赵国黎庶。

赵武灵王知道的不少消息,可能并不止来源于韩王,大部分还是从这些人口中打听来的。

同理,其他几国都有类似的情况发生。

始皇命人将张仪引进来:

“他从赵地而来,那块地界常被秦赵魏三国抢夺,或许法则也不知该归谁。张仪入秦时由此经过,当地恰好被选中充入赵国国土之中。”

张仪这属于赶路途中遭逢剧变,眨眼间就成孤家寡人了。东南西北的时代都不同,除了当地庶民没人和他来自一个时代。

扶苏点头:

“那他还怪惨的,万中无一的惨。”

本来张仪就是怀着一腔愤勇离开看不上他的赵魏楚,打算最后去秦国试试。这下真的没后路可退了,好像除了继续入秦也没有其他选择。

这一个多月来他除了赶路,就是艰难探听天下大势。身为无权无势的普通人,想打探点消息真的太难了。

偏偏因为张仪的时代三不沾,天下间也没什么人议论秦相张仪的丰功伟绩。

提起秦国的厉害相邦,不是说魏惠王放走商鞅成就孝公,就是说昭襄王和范雎蛮不讲理,或者说吕不韦和庄襄王欺人太甚,最近又变成秦始皇帝到底怎么统一天下的。

张仪和惠文王夹在其中毫无姓名。

但这都不重要了,因为张仪总算听到了他想听的——秦始皇帝统一天下!

张仪:那还挑什么?继续去秦国啊!

就这样,张仪找到了咸阳,送上了拜帖。心里有点忐忑,但更多的是野望。

外头那些楚王赵王魏王的都是瞎子,看不出来他有大才。秦始皇帝不一样,对方绝对不可能犯同样的错误。

果不其然,拜帖奉上之后,秦王亲自召见了他。

张仪进门先拜:

“见过王上,太子。”

扶苏慢悠悠说道:

“有了张仪,我看苏秦还怎么蹦跶。世人常常幻想你二人生在同一时代,能碰撞出什么火花来,如今可算有机会见到了。”

张仪闻言一愣。

咦?他好像不像自己以为的那样是个无名小卒啊!

作者有话要说

张仪活跃在惠文王时期,苏秦活跃在昭襄王时期,这俩其实两个时代的人。

不过史书记载出错,说苏秦张仪是同门师兄弟,让很多人误会了。

我昨天发现和氏璧本来是楚国的东西,是赵惠文王抢到赵国的,所以之前玩家应该是去楚国宝库弄到和氏璧。

随侯珠、和氏璧、泰阿剑全在楚国宝库,不抢你抢谁()